各位學界先進,
本屆「音樂的傳統與未來──2016中華民國(臺灣)民族音樂學會暨臺灣音樂學論壇年度學術研討會」,即將於 11 月 18 至 19 日舉行。大會再度歡迎各位共襄盛舉。
同時,會議第二天(19日)的下午最後一場,將舉行以「想像臺灣音樂學的未來:挑戰與機會」為題的座談會,會中將討論臺灣音樂學未來的可能發展,敬邀各位先進踴躍出席發言。
感謝您的參與。敬祝
教安
2016 臺灣音樂學論壇學術委員會 敬邀
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
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
2016 年度研討會 開始報名
各位學界先進,您好:
本年度臺灣音樂學論壇與中華民國(臺灣)民族音樂學會合辦之「音樂的傳統與未來──2016中華民國(臺灣)民族音樂學會暨臺灣音樂學論壇年度學術研討會」,已開始接受報名。本次共有四十二篇論文發表,分兩天共十四場次(另有一場海報發表)舉行。
本年度論壇之會議日期與地點如下。
- 會議日期:2016年11月18-19日(星期五、星期六)
- 會議地點:中國文化大學大夏館
- 會場地址:臺北市建國南路二段231號
竭誠敬邀學界先進參與學者們的研究成果,我們深信論壇將因您的參與更顯豐富和多元。
2016臺灣音樂學論壇議事組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
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
【轉貼】2016中華民國(臺灣)民族音樂學會年度研討會論文錄取名單
【轉貼公告】2016中華民國(臺灣)民族音樂學會年度研討會(註:將與2016臺灣音樂學論壇合辦)論文錄取名單
一、宣讀發表(依來稿先後排序)
1、個人發表
.吳慧嫻:〈古樓人與祖靈的對話:i-ya-qu的奧秘〉
.張元昆:〈元雜劇【雙調】曲牌清代存譜音樂創作手法研究〉
.黃鴻文:〈從目錄學的角度看古琴「道」、「藝」地位的轉移〉
.黃均人/曾子嘉:〈「國際音樂文獻資源總目」 (RISM):華人音樂文獻建構所面對的問題與挑戰〉
.陳美蓁:〈唱片與樂種分類觀—以鈴鈴唱片出版目錄中的傳統音樂為例〉
.許典甲:〈北管絃譜音樂初探-以梨春園歷史錄音為例〉
.張雅涵:〈傳統與創新的交集──以巴里島玻諾村(Desa Bona)的克差(Kecak)為例〉
.劉亦修:〈戰後東亞與東南亞音樂翻唱現象初探–以〈Bengawan Solo〉為例〉
.吳依臻:〈阿美族太巴塱豐年祭milidofot歌謠獨特性之探討〉
.陳義成:〈阿美族太巴塱部落Paalodo歌舞儀式之探究〉
.林曉英:〈八音嗩吶唱採茶:再從「糶酒組曲」與《糶酒》吹戲談起〉
.林雅琇:〈北管聯套牌子的程式性與即興性—以各時期歷史錄音為例〉
.張雅婷:〈從《南廱志》及《頖宮禮樂疏》看明代祭孔音樂─兼談南華民族音樂學系恢復明朝樂舞實作狀況〉
.洪珮華:〈客家流行音樂的展演民族誌——以羅屋書院為例的考察〉
1、個人發表
.吳慧嫻:〈古樓人與祖靈的對話:i-ya-qu的奧秘〉
.張元昆:〈元雜劇【雙調】曲牌清代存譜音樂創作手法研究〉
.黃鴻文:〈從目錄學的角度看古琴「道」、「藝」地位的轉移〉
.黃均人/曾子嘉:〈「國際音樂文獻資源總目」 (RISM):華人音樂文獻建構所面對的問題與挑戰〉
.陳美蓁:〈唱片與樂種分類觀—以鈴鈴唱片出版目錄中的傳統音樂為例〉
.許典甲:〈北管絃譜音樂初探-以梨春園歷史錄音為例〉
.張雅涵:〈傳統與創新的交集──以巴里島玻諾村(Desa Bona)的克差(Kecak)為例〉
.劉亦修:〈戰後東亞與東南亞音樂翻唱現象初探–以〈Bengawan Solo〉為例〉
.吳依臻:〈阿美族太巴塱豐年祭milidofot歌謠獨特性之探討〉
.陳義成:〈阿美族太巴塱部落Paalodo歌舞儀式之探究〉
.林曉英:〈八音嗩吶唱採茶:再從「糶酒組曲」與《糶酒》吹戲談起〉
.林雅琇:〈北管聯套牌子的程式性與即興性—以各時期歷史錄音為例〉
.張雅婷:〈從《南廱志》及《頖宮禮樂疏》看明代祭孔音樂─兼談南華民族音樂學系恢復明朝樂舞實作狀況〉
.洪珮華:〈客家流行音樂的展演民族誌——以羅屋書院為例的考察〉
2、panel發表:高嘉穗、張欣穎、劉美枝「傳統音樂文化資產納入十二年國教課綱之評估」
.高嘉穗:〈現行教科書中的傳統音樂教材分析〉
.張欣穎:〈「文資」資源之資料庫建置初步建議〉
.劉美枝:〈文化資產之傳統音樂納入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初步建議〉
.高嘉穗:〈現行教科書中的傳統音樂教材分析〉
.張欣穎:〈「文資」資源之資料庫建置初步建議〉
.劉美枝:〈文化資產之傳統音樂納入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的初步建議〉
二、海報發表
.王泯淳:〈傳統表演藝術再生的觀察與反思 – 以韓國四物遊戲為例〉
.馬上雲:〈澎湖宮廟祀筵儀典之音樂〉
.洪珮芬:〈北管劇團的傳承與復振:以榮樂軒為例的一個田野考察〉
.王泯淳:〈傳統表演藝術再生的觀察與反思 – 以韓國四物遊戲為例〉
.馬上雲:〈澎湖宮廟祀筵儀典之音樂〉
.洪珮芬:〈北管劇團的傳承與復振:以榮樂軒為例的一個田野考察〉
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
CFP:2016 中華民國(臺灣)民族音樂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
中華民國(臺灣)民族音樂學會 的2016學術研討會,將與2016臺灣音樂學論壇共同舉行,目前已公開徵稿(請見徵稿啟事及報名表),請大家踴躍報名參加。本次投稿臺灣音樂學論壇因稿擠而遺憾未能錄取者,也歡迎投稿民族音樂學會的研討會。
https://dl.dropboxusercontent.com/u/2300246/2016musiquedetw.pdf
https://dl.dropboxusercontent.com/u/2300246/2016musiquedetw.pdf
臺灣音樂學論壇現階段聯絡方式
各位學界先進,關於「2016臺灣音樂學論壇」如有任何指教或疑問,請以 e-mail 與論壇學術組聯絡: taiwanmusicology@gmail.com
後續待議程及議事確定後,論壇之相關事宜將再公告於本屆論壇之官方網頁。
謝謝大家!
後續待議程及議事確定後,論壇之相關事宜將再公告於本屆論壇之官方網頁。
謝謝大家!
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
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
2016「臺灣音樂學論壇」論文錄取名單暨重要公告
2016「臺灣音樂學論壇」已完成論文之審查工作。為整合現階段臺灣音樂學術研究的資源,促進學界交流,本屆臺灣音樂學論壇將嘗試與「中華民國(臺灣)民族音樂學會」的學術研討會共同舉辦,並共同安排議程。舉行之時間地點,仍為原訂之2016年11月18、19兩日於中國文化大學大夏館。敬邀學界先進共襄盛舉。
本屆論文錄取名單公告如下:
(按姓氏筆畫排列)
本屆論文錄取名單公告如下:
(按姓氏筆畫排列)
發表人 | 題目 |
---|---|
王敏而 | 華人的卡薩爾斯─冷戰架構下華語區對歐洲文化英雄的接受史案例探討 |
何家欣 | 數位科技於奧地利弗勞修道院音樂手稿研究之應用 |
吳宜盈 | 艾斯勒(Hanns Eisler)的布雷希特(Bertolt Brecht)譜曲 |
李奉書 | Sharing the Stage: Late Classic Improvisation and Its Audience |
沈冬 | 流行歌曲上電視——《群星會》的視聽形塑 |
沈雕龍 | 從佛洛伊德的《論詭異》,分析E.T.A.霍夫曼歌劇《水精》中的「詭異」之效 |
林嘉瑋 | 從早期有聲資料探看音樂家的創作歷程:以葛拉納多斯的鋼琴作品《稻草人》為例 |
林壎 | 誰唱〈老人河〉 |
凌紫鈞 | 從電影《彩雲飛》淺論七O年代瓊瑤電影歌曲與原聲帶的流行 |
莊子瑩 | 網路聆聽與記憶游擊:論Einstürzende Neubauten一戰紀念作品表意機制在網路脈絡下的轉變 |
連憲升 | 異質的對話與融合──西村朗與野平一郎聯合創作展演之探討 |
郭羿君 | 節奏的次序聲響及其情緒反應 – 以拉威爾(Joseph Maurice Ravel)《波麗露》(Boléro) 舞曲為例 |
郭澤寬 | 進化與黏合?──論臺灣現代中文歌劇創作的型態 |
黃于真 | 從劉誠甫《音樂辭典》(1935)看現代音樂學術研究在中國的起始與開展 |
黃郁芬 | 樂團指揮的動作特徵、指揮家對於樂曲的詮釋,以及樂曲結構的關聯性 |
劉馬利 | 初探琉球民謠以現代作曲技巧編曲之合唱作品,以松下耕《安里屋之歌》為例 |
劉新圓 | 從《清明上河圖》探討明清時期的音樂活動與功能 |
蔡永凱 趙菁文 許馨文 |
專題討論:在音樂廳裡說故事—音樂會的導聆、跨界溝通與策展實踐 |
蔡燦煌 陳鄭港 孫俊彥 |
專題討論:樂塑國族──冷戰臺灣的音樂、政治與國家意識型態 |
魏心怡 | 歸返實踐的音樂介入:以2015年圖博電影節《追尋圖博之歌》(Tibet in song)與《圖博戰士》(Tibetan Warrior)為例 |
訂閱:
文章 (Atom)